正文

大凡談論古玉,一定少不了對玉沁的研究。很多朋友都知道古玉之中難免有沁色,它甚至是我們辨別古玉真假的有力證據。可是玉沁都長什么樣?它是怎樣存在于古玉之中的呢?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,那些經典的玉沁形態(tài)。

玉沁-玉雕名家

所謂玉沁,指的是玉石被買入土中之后,周圍環(huán)境中一些有色物質進入到了玉石體內,從而染上各種顏色的現象。玉沁沁入玉肉的時間、程度和方式等各不停相同,玉沁存在與玉石這種的形式也千差萬別。有的玉沁相對暈散,如同墨汁在紙上暈開一般,算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玉沁形式。下圖這幾件,即使典型的暈散狀玉沁。

玉沁長什么樣-玉雕名家

有的玉沁進入玉石程度較深,這時候玉石中的玉沁,就常常出現一種沁色入骨的現象。下面這件九連墩戰(zhàn)國楚墓出土的戰(zhàn)國谷紋玉璧,就是沁色已經把玉石都吃透了,因此呈現出一種深沉的,仿佛沁色是由內而外透出來的現象。

玉沁是怎么裝點古玉的-玉雕名家

當然,玉沁有深就有淺,有的玉石之中沁色均勻而輕薄,這個時候就出現了我們常說的沁懸肉中。典型的就是下面這件舊金山亞洲藝術館收藏的戰(zhàn)國玉龍。在這件古玉中,玉沁的色彩就像是薄薄一層鋪在玉肉之上,顯得十分和諧。

玉沁的形態(tài)-玉雕名家

看到這里,有的朋友就好奇了:有沒有玉沁極淺,或者沒有沁色的古玉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玉沁的形成,除了周圍環(huán)境的因素之外,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玉質和玉料的特點。下圖中左邊這枚出土自長陵附近的羊脂白玉皇后之璽,就是難得的千年不沁色的古玉。玉璽的玉質十分細密致密,埋藏在地下兩千年也未被沁色,可以說是十分難得。當然這樣的現象較為少見,更多的玉石即使沁色不深,也多少會有一些玉沁的存在。比如下圖右邊這件徐州博物館收藏的西漢龍鳳貘紋玉環(huán),盡管玉沁的顏色很淺、很淡,但也依然有沁色的痕跡。

玉沁圖片-玉雕名家

好了,關于玉沁的幾種常見形態(tài),就先介紹到這里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玉沁的相關知識,比如玉沁的種類、玉沁的鑒別等,都可以關注玉雕名家,這里有專業(yè)的鑒定師,更有全國有名的玉雕大師,與你在線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