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創(chuàng)人間一葉動秋聲,月從今夜白,賞玉雕中那濃濃的秋意
來源:【玉雕名家原創(chuàng)】 作者:陳文玲 2020-08-17 閱讀(201)
古人云:“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”,當(dāng)暑氣蒸騰的氣象被收斂,茂盛了一整個夏天的樹葉開始飄落,便是“別夏接秋”之日。而這“人間一葉動秋聲”的濃濃秋意,也被注重自然之趣的玉雕師捕捉到了,并寫入玉中。
古人云:“云天收夏色,木葉動秋聲”,當(dāng)暑氣蒸騰的氣象被收斂,茂盛了一整個夏天的樹葉開始飄落,便是“別夏接秋”之日。而這“人間一葉動秋聲”的濃濃秋意,也被注重自然之趣的玉雕師捕捉到了,并寫入玉中。玉雕師巧用和田玉籽料的俏色,雕琢一片隨風(fēng)飄落的枯葉,頓時便營造出了秋天的氣息。當(dāng)?shù)谝黄~子輕輕落下時,秋天就已經(jīng)開始了,這就是“一葉知秋”所蘊藏的人生智慧,就如唐人所說:“山僧不解數(shù)甲子,一葉落知天下秋?!?br/>
▲玉雕名家 作品《一葉知秋》
蕭瑟、豐富的秋天一直是古往今來的藝術(shù)家們最熱衷表達(dá)的季節(jié),唐代詩人王勃的“落霞與孤騖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,極盡唯美;王維的“桂魄初生秋露微 ,輕羅已薄未更衣”,無限惆悵;而劉禹錫的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勝春朝。晴空一鶴排云上,便引詩情到碧宵”,則全是豪放豁達(dá)。秋天,毫無疑問是多情的,所以它也被蒙上了一層朦朧的詩意。而玉雕師則將這秋之詩意攜刻在了美玉之上。
▲玉雕名家 作品《花好月圓》
在玉雕名家的作品《花好月圓》中,玉雕師就利用和田白玉的素白之色,雕琢了一幅看上去似乎與秋天毫無關(guān)聯(lián),實際上卻極富秋意的景觀。提起秋天,很多人會將它和“金黃色”或者是“楓葉紅”相聯(lián)系,但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秋之色其實是白。古人將物象歸入五行,秋為金,金為白,與秋有關(guān)的物候自然也就為白屬。故在古人筆下,秋天的木為霜林,秋風(fēng)為素風(fēng),草為白草。月之白歷來是傳統(tǒng)文學(xué)中對于秋天的特有表達(dá),白居易就在《琵琶行》中寫道:“東船西舫悄無言,唯見江心秋月白?!?所以在此件作品中,一切的素白其實都是秋天的象征。畫面中一輪白色的月亮映照著盛放的層層疊疊的花朵,鳥兒則立于枝頭觀賞著明月,一派祥和靜謐,將秋天的寧靜致遠(yuǎn)表達(dá)的淋漓盡致。
▲玉雕名家 候富博 作品《秋實》
“萬美之中秋為最?!蔽覀儾恍枰窍闵蕉[紅葉,不需要臨湘江而觀秋水,單是從詩人和玉雕師摹秋的眾多作品中就可以窺豹一斑。詩詞給了我們對于秋意的無限想象,而玉雕則讓我們置身于秋天實景中,跟著玉雕師的所見所感,看盡萬物枯榮,品盡秋意浪漫。
這里是玉雕名家,關(guān)注我們,一起品鑒玉雕藝術(shù),借手中之玉,感受玉雕中的寫意志趣和人文哲思,觸摸玉雕作品的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