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《詩》云:“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故君子貴之也”。在紛繁的、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中,最讓人戀戀不忘的意象,除了在水一方的“伊人”外,恐怕就是那“陌上人如玉,君子世無雙”的謙謙君子了。

君子如玉-玉雕名家

玉雕名家 作品 《君子》

“君子”一詞,在先秦的典籍中出現(xiàn)最為頻繁,更是《論語》中唯一一個貫穿始終的概念。所謂“君子”,原本只是對男子的一種尊稱,但在儒家文化的大力倡導下,“君子”在后世成為了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理想的人格模式??鬃釉唬骸疤煨薪。右宰詮姴幌?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?!本褪菍尤烁竦南蛲?。

君子佩玉-玉雕名家

▲玉雕名家 作品 《孔子》

正是根源于儒家文化對“君子”這種人格境界的神往,所以就有了玉之人格化的出現(xiàn),即“君子如玉”。在儒家文化中,孔子為了大力提倡“君子”的價值觀,于是便將這一抽象概念具體化,結(jié)合玉溫潤、無瑕、堅硬等特點,賦予了玉石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等許多美德,使玉成為高潔的人品、和諧的人際關(guān)系和堅貞的民族氣節(jié)等美好的人格與事物的象征,而這些象征就是“君子”這個理想人格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

君子比德于玉-玉雕名家

▲玉雕名家 作品 《平安扣》

從“君子比德于玉”開始,玉德也成為了儒家文化跟玉文化之間的橋梁和紐帶,而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君子形象更是和玉文化融合在一起,成為中國文明中最耀眼的部分。直到今天,我們從字典上能找到的帶玉字的成語全都是褒義詞,如“化干戈為玉帛”、“寧為玉碎不為瓦全”等等。這種將玉器比作美德載體的文化現(xiàn)象,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。

玉如君子-玉雕名家

▲玉雕名家 作品 《君子》

中國人向來崇尚完美的人格,于是人們佩玉也被視為是對君子品格的崇尚,“君子無故,玉不去身”更是成為了君子有德的象征。我們中的大多數(shù)人未必有像君子一樣高尚的德行,但是美好的德行是我們在社會上與人共處和生存的必備條件,于是佩玉便也成為一種德行上的自律。

玉佩中的君子文化-玉雕名家

▲玉雕名家 作品 《仿古紋吊墜》

以玉德自律,以玉潤德,則出世入世,進退俯仰之間,必定舉止得體,行為光明磊落,自有謙謙之姿,錚錚傲骨,為大德也。而具有大德的人,在孔子看來便是:“必得其位,必得其祿,必得其名,必得其壽?!钡?,所以古語才說,古之君子必佩玉。

這里是玉雕名家,了解傳統(tǒng)文化,品悟玉雕魅力,盡在此,關(guān)注我們,以另一種角度感受世界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