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

玉石文化貫穿華夏文明五千年,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。在數(shù)千年的發(fā)展過程中,智慧的中國人創(chuàng)造出了無數(shù)的玉雕精品,也演變出許多玉石雕刻題材。然而觀察市面上的玉雕題材我們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玉雕題材雖然十分廣泛,但其中有一大半都和佛教主題相關(guān)。這究竟是為什么呢?今天,我們請到善雕佛教題材的玉雕師王廣志,為我們分享他的獨特見解——

玉雕中的佛教題材-玉雕名家

玉雕名家 王廣志 作品《觀音》

“佛教主題是玉雕題材中的一個重要部分,”王廣志說道:“無論從玉雕題材的數(shù)量還是市場購買的角度來看,與佛相關(guān)的玉雕都占有很大的比例。它背后反映的,是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承與興起,以及人們對于佛教人物的信仰和崇拜?!?/span>之所以玉雕題材中以佛教主題居多,是因為在玉石文化盛行的中國,人們喜歡用玉石,來表達和寄托自己的佛教信仰。

為何佛像在玉雕中流行-玉雕名家

玉雕名家 王廣志  作品《彌勒佛》

玉觀音諧音“官印”,是官運亨通、前途無量的象征;大肚彌勒笑口常開,寓意樂觀大方有肚量,代表了歡喜和福氣。此外,大日如來象征光明理智、達摩象征消除煩惱、羅漢象征護持正道……人們將佛像雕刻在玉雕上,既表達了崇尚和信仰,又賦予玉雕美好的寓意,可謂是一舉兩得。

花開見佛王廣志D02O218C30004.jpg

玉雕名家 王廣志 作品《花開見佛》

作為玉雕師,王廣志善雕佛教主題,也愛雕佛教主題。他表示:“我自己就比較喜歡雕刻佛教相關(guān)的玉雕。佛教精神有時候同玉雕精神異曲同工,佛家提倡的品質(zhì)玉石中有,而玉石的神韻也能借佛教主題得到展現(xiàn)?!狈鸺抑v求慈悲和善、仁義豁達,而玉石也有“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”的君子品德;佛家主張用善念感化人心、教人修心自省,玉石溫潤浩然的氣質(zhì)亦流淌在華夏文明的血液之中,成為炎黃子孫的精神追求。

佛教出題在玉雕中的展現(xiàn)-玉雕名家

玉雕名家 王廣志 作品《普賢菩薩》

玉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托、佛學(xué)亦是人們的精神寄托;玉石能借特定的佛教題材,表現(xiàn)玉石的仁義靈動之德;佛像亦能借玉石的質(zhì)感,展現(xiàn)溫潤慈悲的美德。對于王廣志來說,玉雕和佛學(xué)都擁有某種相同的精神內(nèi)核,這種精神內(nèi)核蘊含了華夏民族內(nèi)心深處的精神追求,也寄托了人們的精神訴求。這是玉雕文化和佛教題材廣受人們歡迎的原因,也是王廣志熱衷于佛教主題玉雕的原因。

玉雕佛像-玉雕名家

玉雕名家 王廣志 作品《普度眾生》

玉雕師雕琢玉石,為的是展現(xiàn)玉石之美、傳揚精神理念。王廣志同眾多喜愛玉雕佛的創(chuàng)作者、消費者一樣,看到了玉雕與佛教文化的光彩,于是將二者結(jié)合,并發(fā)揚光大?;蛟S,這就是佛教主題能夠在眾多玉雕題材中經(jīng)久不衰、廣受歡迎的原因吧。

流行的玉雕佛像-玉雕名家

玉雕名家 王廣志 作品《笑口常開》

賞玉雕精品,揚玉雕文化。如果你也是一個熱愛玉雕文化的人,歡迎關(guān)注玉雕名家。這里有全國四十多位知名玉雕大師,與您一同交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