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創(chuàng)名家專訪|玉雕大師范浩剛:德玉兼養(yǎng),人玉合一
來源:【玉雕名家原創(chuàng)】 作者:趙新怡 2018-07-25 閱讀(1488)
《禮記·學記》有云:“玉不琢,不成器?!庇裣笳髦鴤鹘y(tǒng)文化中“謙謙君子”的品質。玉器的藝術美與文化內涵更是離不開能工巧匠的雕琢。而本期玉雕名家就專訪了一位有著精湛工藝的玉雕人——范浩剛。
《禮記·學記》有云:“玉不琢,不成器?!庇裣笳髦鴤鹘y(tǒng)文化中“謙謙君子”的品質。玉器的藝術美與文化內涵更是離不開能工巧匠的雕琢。而本期玉雕名家">玉雕名家就專訪了一位有著精湛工藝的玉雕人——范浩剛。
范浩剛,高級工藝美術師,中國玉雕藝術大師,中國青年玉石雕刻藝術家,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。范浩剛的作品兼具南北玉雕的優(yōu)點和精髓。其刀法凝練奔放,設計大膽細致,曾多次榮獲“陸子岡杯”、“神工獎”、“天工獎”等多個獎項。
范浩剛祖籍徐州,徐州作為漢文化的發(fā)源地之一,文化底蘊深厚。而范浩剛也耳濡目染,從小就酷愛美術及古典文學。高中畢業(yè)后開始學習玉石雕刻,05年進入玉雕行業(yè),至今從事玉雕近15年。經過這多年的學習和研究,也讓范浩剛對玉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從最初,因興趣愛好而接觸玉雕,之后因為生活條件的限制,從事玉雕工作維持生計,到最后以傳承玉石文化為己任去做玉雕,這一路走來,心態(tài)和技藝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與改變。他說:“現(xiàn)在的我愛惜每一塊玉石,每一塊玉石的雕刻我都會想辦法要將它的價值最大發(fā)揮出來,不在于其市場價格,而是藝術的表達和文化的傳承?!?/p>
我國有著5000多年的文明,將我們華夏文明放在世界五大古文明中看,另外四個文明都開端于青金石崇拜加黃金崇拜,只有華夏文明在起源時無黃金,連金屬也罕見,其崇拜唯有玉石,可以說玉就是華夏文明的縮影,傳承和發(fā)揚玉文化非常重要。
但這兩年,玉雕品質參差不齊,一些玉雕師和商家急功近利,生產了不少毫無美感和內涵可言的機雕商品,玉石行業(yè)亂象叢生。但范浩剛未被外界打擾,保持內心的寧靜,認真的一刀一刻,持續(xù)創(chuàng)作出不少內涵與美感兼具的玉雕作品。他說:“玉雕的繁榮離不開工藝的發(fā)展,所謂‘打鐵還要自身強’,還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手藝,越是逆境中越應該努力學習,有所成長。除了我個人,還要將技藝傳授給學徒,讓玉雕一代代傳承下去。”
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義。”玉要成器,就需要一代代玉雕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修養(yǎng),增強對玉文化的認同,并付出持之以恒的辛勤努力。 而這些年,范浩剛也把自己當成一塊玉來雕琢,德玉兼養(yǎng),人玉合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