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創(chuàng)玉如意歷史變遷,一文通古今,你值得收藏!
來源:【玉雕名家原創(chuàng)】 作者:陳文玲 2020-03-10 閱讀(265)
從古至今,沒有任何一種玉器,能像玉如意這樣,承載著一個民族對萬事萬物的美好希望和夢想,凝結(jié)著一個民族對平安幸福的追求和向往。從宮廷禮儀陳設(shè),皇家貴胄賞玩,到普通百姓佩戴,玉如意永遠是祥瑞美好的象征。
“如意”在漢語中一直是非常美好、吉祥的詞匯,從字面上講,如意無非是符合自己的意愿。因此從古至今無論是會面,還是通信,中國人都習(xí)慣性的會祝愿對方“萬事如意”、“吉祥如意”等。所以人們根據(jù)如意之名創(chuàng)造出的吉祥圖案,也被廣泛應(yīng)用于生活中的服飾、器皿等物品上,即隨人意。其中就以玉如意最受人們歡迎。
▲古時候用來撓癢的如意
玉如意是我國玉器中比較特殊的一個存在,它最早并非是一種用來陳設(shè)裝飾的器物,而是古人用來瘙癢的工具,因為可如人意而得名,所以一開始如意的制作材料也并非玉石,其形制也較大,“柄長可三尺許”。直到魏晉時期,隨著玉石制作的如意出現(xiàn),如意的功能作用才發(fā)生了變化,瘙癢退居次要,象征身份地位成了玉如意最主要的功能。此時的玉如意以手掌式為主,是一種柄長、尾細、手端寬而柄頭彎曲成三齒云頭葉狀的器物。
到明清時期,隨著吉祥文化的日益盛行,以玉制作的如意也因表示吉祥如意,幸福來臨的寓意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。到了這個時候,幾乎沒有人再拿如意來撓癢了,因此玉雕市場上也出現(xiàn)了個頭極小的如意,柄手爪消失,柄頭形狀越來越接近靈芝,或呈三瓣卷云式,可隨身佩戴。也是從這個時期起,玉如意正式從實用工具躍升成為了藝術(shù)品,并朝著材美質(zhì)良的方向大步邁進,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常見到的玉如意吊墜。
▲玉雕名家 譚曉龍 作品【如意】
如今的玉如意,其造型基本上是由祥云紋和靈芝造型組成,外形小巧精致,線條流暢,整體圓潤對稱,極具美感。因為寓意著富貴吉祥,萬事如意,所以是人們寄托身體健康、生活順利等祈愿的飾物。玉如意的出現(xiàn),將玉的溫潤美德和如意的吉祥寓意結(jié)合,成就了如意裝飾圖案的發(fā)展和傳承。
▲玉雕名家 候富博 作品【如意】
從古至今,沒有任何一種玉器,能像玉如意這樣,承載著一個民族對萬事萬物的美好希望和夢想,凝結(jié)著一個民族對平安幸福的追求和向往。從宮廷禮儀陳設(shè),皇家貴胄賞玩,到普通百姓佩戴,玉如意永遠是祥瑞美好的象征。這里是玉雕名家,關(guān)注我們,解鎖更多玉雕文化知識,了解玉雕藝術(shù)之美,和玉雕大師一起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